伊旗农牧民吃上“工业饭”

鄂尔多斯乌兰现代农牧科创园项目、内蒙古晋沣源实业有限公司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伊金霍洛旗树壕村民利混凝土制品项目……一个个大项目按下“快进键”,为农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伊金霍洛旗以“一产重塑”细绘乡村振兴“工笔画”,跑出“三农三牧”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二产拉动一产’的发展思路,紧抓‘地企合力’‘万企兴万村’等专项行动,持续聚焦农牧产业短板,助力共同富裕,全力以赴推进一批‘一产重塑’重大项目工程,为构建百亿级农牧业产业集群奠定基础。”伊金霍洛旗农牧局局长张志军的回答,恰是该旗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的具体路径。

乌驴养殖区、设施农业园区、威士忌酒生产研发区……在以农牧业为主导的红庆河镇,农牧业种养殖、深加工项目一个接一个,从美丽乡村到田园综合体,再到打通销售路上的“常梗阻”,一条产业链串起千家万户“共富链”,呈现出土地变工厂、农产品变名商品的繁荣景象。

生产规模狭小和分散的经营状态、农业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针对农牧业发展中的“病症”,红庆河镇邀约本土走出去的工业企业蒙泰集团“跨界”把脉,并开出“良方”。

“‘蒙泰集团田园综合体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为主线的多元互补、循环联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村集体、村民及企业等多元主体互惠共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泰集团运营管理部主管白波涛说。

在伊金霍洛旗,邀请“乡贤力量”这一“动力泵”,为乡村振兴注入工业带动的强大动力,在各个村镇都能找到鲜活的例证。例如,在苏布尔嘎镇,构建起“乡贤+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合体,诚邀乡贤把优势项目建在家乡、把优质资本投向家乡,形成了村企共建、村企同兴的良性循环模式,为推动乡村振兴“引流”。

种养不易但卖更难,产品优质不优价,曾经是许多村民都遇到的难题。对此,伊金霍洛旗以“数字”助力产业链延伸,打造伊金霍洛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园,包括数字电商产业园、智慧云仓物流园、伊诚网红直播基地的“两园一基地”,这是全市首个集供应链孵化、快递分拣、智慧云仓为一体的全要素、多维度电商公共服务集聚区。助推旗域内优质农畜产品及生态型原产地产品标准化、网货化、品牌化融合进程,让市场直达“家门口”。

“现在多了条致富路,只付超低价邮费,‘两园一基地’免费打包、发货,还请网红帮我们直播销售,给我们免费设计产品的包装,只要产品好,根本不愁卖。”红庆河镇阿道亥村的王军说。

运行仅半年时间,“两园一基地”为农牧民“快递”农产品5万多单,实现交易额1693万元。

面对全旗乳制品、面制品、豆制品等地产食品的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无法进商超等现实问题,鄂尔多斯市云东农林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引导扶持食品加工小作坊“入”伊金霍洛旗食品加工物流园,充分发挥园区“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品牌营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收购、统一销售配送”的优势,助力地产食品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溯源的一体化发展模式,让更多“伊金霍洛造”的优质农畜产品奔赴全国各地的餐桌。

同时,伊金霍洛旗以云东集团为“桥梁”,推动驻地企业与农牧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企地合力、助力消费帮扶。“一方面,企业职工能长期吃上放心米、面、菜等绿色食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农牧民的优质农产品售难问题。”云东集团董事长燕祥说。截至4月底,云东集团为驻地企业完成总额约4000万元的食材供应,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农牧民。

走进札萨克镇给勒登庙嘎查,一块块光伏板已在路旁扎下了根。再往前,便是伊泰红庆河煤矿,顺着柏油马路望去,一辆辆拉煤车排起长队,等待装车。

“这个区域就是我们马上要动工的‘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集餐饮、住宿、物业、停车服务于一体,不仅解决了广大司机的吃住难题,还能有效降低煤矿周边的交通事故。同时,让村民参与经营,有事做、有钱赚。”伊金霍洛旗能源局派驻给勒登庙嘎查的呼志东指着马路不远处的一大片空地介绍说。

多年前,给勒登庙嘎查农牧民全部进行矿区移民和生态移民。如今,这个项目“归来”,按照“支部+企业+村集体+农牧民”的合作模式,企业投资、村集体管理、村民收益,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重返家园。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200万元,村里将有更大的实力为村民办事。”呼志东说,他还计划依托这个项目,组建环卫公司、建立服务区物业公司,在让村民鼓起腰包的同时,对矿区环境卫生进行统一管理,守护好绿水青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工业,如何发挥矿区优势,既要绿水青山中乡愁“再叙”,还要将共同富裕的“蛋糕”做大、分好?伊金霍洛旗聚焦工业企业集中的村镇,竭力做好“工业饭”,一只手抓好绿色矿山建设,将治理后的复垦区土地重归农民;另一只手围绕工业企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产业,让乡村振兴的“饽饽”既美味又有料。

在门克庆嘎查,以“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注册成立了以承揽土建工程、煤矿短道运输、煤矸石拉运等为主的门克庆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村集体经济农牧民入股率达到100%。截至目前,门克庆嘎查集体经济累计完成总营业额7亿多元,村集体资金达6500多万元,公司成立至今,累计为每户入股农牧民分红额达到26万元。

还有乌兰木伦村、苏勒德霍洛村、补连塔村、上湾村等,围绕境内工矿企业构筑产业,同时开拓新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参与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文章,有序推进共同富裕。

伊金霍洛旗“二产拉动一产”的多个“点”,既可窥斑见豹,也可由“点”见“面”。

如何加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如何加快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补短板上实现新提升?如何全力增进民生福祉,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伊金霍洛示范”?

伊金霍洛旗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共同富裕”资金,在全国设立首个共同富裕基金会,印发《伊金霍洛旗关于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绿色转型推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对“蛋糕”进行二次分配。广大工业企业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共认捐3.686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资金活水”。

乡镇建起了统一供暖站,村里新建了污水处理厂,乡村道路平坦、环境整洁靓丽、配套设施齐全,村集体经济的收益紧密联系生活困难户,“1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提升了生活品质,依托希望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农民工群体就业……村民连连点赞“共同富裕”基金带来的新变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2023年,伊金霍洛旗预计安排“共同富裕”资金5300万元,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及产业发展,助力乡村“五大振兴”和困难人群救助等。具体包括改造基层办事处、建设互助养老院试点项目,改造各镇污水、供暖、全民健身中心和老旧小区管网等众多民生工程。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以“共同富裕”基金为“圆心”,伊金霍洛旗不断扩大乡村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优质公共服务的半径,让发展红利变成普惠福利。

工业赋能,一个个特色项目“盛放”,带动农牧民大幅度增收致富;一个个乡村潜能释放,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剂剂乡村振兴的“良方”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我们看到伊金霍洛旗“二产拉动一产”活力迸发,“农”墨重彩的新华章正在徐徐展开。

农牧民从单打独斗找销路,到非农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抱团共富,从家门口吃上“工业饭”到“蛋糕”做大共享,从“共同富裕”基金等政策到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伊金霍洛旗的一批示范性项目,为全旗乃至全市“一产重塑”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路径。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伊金霍洛旗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之一,工业“先富”已久,而农业农村发展还不能“齐步走”。改变这种状况,是一道“反解题”。伊金霍洛旗不断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农牧业发展,在农牧业结构转型、深化加工、开拓市场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做好“二次”分配的文章,在合理配置优势资源的同时,增加乡村人才存量、提升农业技术含量、融合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力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共同富裕大道上,需要很多“助跑”力量,伊金霍洛旗的这种“工业反哺农业”“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路径,既是时代大势所趋,也是现实发展所需,更是广大百姓所盼。以伊金霍洛旗为镜照,愿在“二产拉动一产”的“村景”里,有更多人气、商气、财气长在乡村、留在乡村,化作振兴的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