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在河北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采用釉下绘画技法,呈现白地蓝花的艺术效果。最早出现于唐代。元代,在海外需求的刺激下,景德镇从西亚地区进口了发色浓艳的钴料,青花烧造技术臻于成熟。

元青花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至正型青花发色浓艳,纹饰内容丰富,构图层次多,画工极为精湛。这类青花也被称为“典型元青花”,主要供应中东地区。

另一类元青花色泽蓝中泛灰,图案简单,构图层次少,画工比较粗糙,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市场。

河北出土的元青花以保定窖藏最为出色,其中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八棱造型的梅瓶、玉壶春瓶、执壶以及蓝釉描金匝等,都是罕见的元瓷珍品。

本期《常设展览|名窑名瓷》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名窑名瓷中的元瓷遗珍之美!

1964年,在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窖藏出土了11件瓷器,其中有青花瓷器6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大批元代青花瓷器。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下腹斜收,浅圈足。颈部饰一周缠枝牡丹,其下绘卷草纹。肩部饰垂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云头间缀以折枝牡丹。腹部用模印串珠纹泥条盘岀菱花形开光,开光内将胎体挖掉一层,在上面粘贴泥片,然后将模印好的花卉山石纹样贴在泥片上,形成镂空透雕效果。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开光间空白处填绘折枝草叶纹,近底部为二方连续卷草纹和莲瓣纹。盖呈覆盆形,顶部安蹲狮钮。盖面以青花绘覆莲瓣、卷草和回纹。砂底无釉,伴有粘砂、铁质斑点和釉斑。釉色白中泛青,釉层凝厚,釉面光亮。

这件盖罐采用彩绘、挖地、模印、贴塑等多种装饰技法,工艺难度大,传世数量少,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罕见的艺术珍品。

瓶为八棱形,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腹部修长,足微侈。八棱套筒形盖,云状钮。肩部和近底部采用白地青花技法绘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分别填绘凤鸟、奔兽、花卉。腹部主题纹饰采用青花地白花技法,先刻后绘海水龙纹,微微凸起的四条白龙在蓝色海浪中邀游翻腾,画面繁而不乱,主题突出,气势宏伟。胎质坚硬厚重,胎色洁白略透明,釉色光润,白中闪青。

瓶为八棱形,侈口,细长颈,溜肩,长腹下垂,近底部内收,圈足微外撇。瓶身绘九层青花纹饰:瓶口内绘垂叶纹,颈部绘蕉叶纹、回纹和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双狮身系彩绸缨络,回首翘足,嬉戏争斗,空白处间以杂宝。下腹、胫、足部绘钱纹、仰覆莲瓣纹,胎白而致密,釉细腻润泽,青花发色青翠浓艳,纹饰生动。

通体作八棱形,直口,微外撇,长颈,垂腹,下腹内收,圈足外撤。颈腹间一侧为细长的曲流,壶流外撇处贴“S”形花饰与壶身相连:另一侧有弯曲的扁长柄,柄最高处堆贴卷云状系。覆盆形盖,宝珠钮,盖面一侧有圆形小钮。壶身饰八层纹饰,颈上部为蕉叶纹,颈下部、下腹及盖面饰莲瓣纹。腹部主题纹为折枝花卉,六组开光中分别绘菊花、牡丹等花卉,各层纹饰之间以及壶流、圈足上隔以回纹和卷草纹。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繁密有序。胎坚致细密,釉色白中闪青。

盒身扁圆,盒盖与盒身成子母口扣合,中间有什锦隔盘,圈足隔盘共分为五格,中间为圆形,周围用四个“S”形扁泥片分隔成等分的花瓣形格。盖面绘团龙纹,龙小头、细颈、三爪,气势雄伟追逐着火焰宝珠。坡形弧面绘海涛纹,直壁上绘钱纹。盒身绘卷草纹和莲瓣纹。胎白,细腻坚致,青白釉,青花发色较浓艳。

侈口,斜直壁,竹节形高足。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口沿饰两道弦纹,一侧用青花绘一枝盛开的梅花,另一侧绘一钩弯月,碗心点六个圆点。胎薄而坚致,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青,晶莹润泽。元代高足杯绝大多数为侈口、深腹。定兴县出土的这件高足杯颇似宋代流行的斗笠形碗,造型秀巧精致,青花色泽淡雅,画面简洁明快,颇具宋元文人画的意境,是元青花中少见的精品。

侈口,弧腹,竹节形高圈足。口沿内绘青花缠枝花卉,杯底行草“寿”字。外壁绘两只长尾飞凤,凤间点缀云纹。青花呈色较灰暗。胎细白坚致,通体施青白釉。

侈口,口沿外撇,弧腹,喇叭形高圈足。口沿绘卷草纹,内壁压印龙纹,外壁绘青花三爪龙纹,圈足近足端处绘卷草纹一周。一杯内底绘青花火焰纹,另一杯绘菊花纹。胎质致密,釉色白中闪灰。

侈口,口沿外撇,弧腹,竹节形高足。口沿处绘菱形纹,内壁压印龙纹,外壁绘青花四爪龙纹,杯内底部绘青花火焰纹。胎质致密,釉色白中闪灰。

侈口,深腹,腹壁圆曲,竹节形高足。绘画和印花复合装饰。口沿内绘一周缠枝卷草纹,内壁印莲瓣纹,内底绘单线弦纹井平涂青花彩料。外壁绘云龙纹,龙小头,细颈,三爪,身躯细长,飞腾于火焰和云纹之中。青花色泽浓艳,胎质洁白坚致,釉色白中泛青。

侈口,深腹,平底,柱形空心高足,足底外撇。外壁用釉里红涂地,红釉间有一貌似展翅飞鸟样留白图案,朦胧抽象,引人遐思。胎体洁白细腻,杯内壁及高足施影青釉。

是一件产自古代朝鲜的青釉嵌花瓷器。小口,束颈,丰肩,上腹圆鼓,下腹内收,近底部外撇,圈足极浅近乎平底。通身用“高丽嵌”手法做出布局均衡的散点式云、鹤及折枝花卉纹样,近底饰双层莲瓣纹。花梗处为黑色,其余花纹为白色。做法是先在胎体上刻出纹样,将白土或赭土入纹样中,施透明青釉入窑焙烧,烧成后白土花纹仍呈白色,赭土花纹则呈黑色,胎体灰白,轴面光亮。

侈口,弧腹,小平底,圈足。胎质洁白坚致,通体施蓝釉,口沿部分蓝色较淡,其他部位釉色深艳。釉上用金彩描绘纹饰,外壁绘折枝梅花,笔意疏简,线条遒劲有力。内口沿勾出一条细弦纹,杯心绘花朵,金彩在蓝釉的衬托下闪闪发光蓝釉属于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一个瓷釉新品种。元代蓝釉瓷器存世稀少,描金器物更为罕见,是元瓷中的极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青花花瓷瓶_成化_瓷器_色彩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花瓶是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生产的瓷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以下是关于大明成化年制青花花瓶的一些特点:

• 器型:成化青花的器型多样,常见的有瓶、罐、碗、盘、杯等。其中,瓜棱瓶是成化时期的典型器型之一,其造型比永乐时期更为清秀,足变矮,胎更薄。

• 纹饰:成化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其纹饰线条流畅,笔法细腻,注重细节描绘。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海石榴纹、宝相花纹等。

• 釉色:成化青花的釉色呈青白色,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

• 青花发色:成化青花使用的青花料为国产的平等青,发色淡雅,蓝中泛灰,给人以柔和、宁静的感觉。

• 款识:成化青花的款识多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也有少量的“成化年制”四字楷书款。款识字体工整,笔画纤细。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花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以其质良色精、创作技巧高超而闻名,其中青花瓷器和斗彩瓷器更是备受推崇。

• 色彩清雅:青花瓷以细腻的线条、丰富的层次、明亮的色彩和深刻的意境而著称。

• 手工艺细腻:制作精良,工匠们用笔刷精心描绘图案,线条流畅,细节丰富。

• 色彩稳定:色彩稳定性较好,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后,颜色并不会褪色或改变。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青花花瓶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视频]国内快报

宁波与上海、杭州两地自10月28日起实施沪甬、杭甬异地就医结算。宁波市参保人员在上海、杭州异地定点就医费用可直接在上海、杭州市医保经办机构申请委托报销,同时,符合条件的上海、杭州市参保人员,也可直接到宁波医保中心申请异地就医费用委托报销。

近期北京市到各大医院就诊的伴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病人明显增多,特别是儿童流感样病例增幅较大。26号,卫生局要求所有医院门诊根据就诊情况实行分时段就诊,患者挂完号后可以回家候诊,以减少医院门诊候诊病人数量,防止引发流感院内传播。

10月17日,贵州仁怀一座粮仓突然垮塌,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日前这一事故的直接原因查明,主要是仓库老旧没有得到及时维护加固,收储的高粱超过设计容量导致。

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火遍大江南北。近日,四川乐山一位化学教师根据原作改编了一首化学版《青花瓷》,主要内容是用一些口诀串成歌词,让同学记住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氧化还原等概念。

化学版《青花瓷》为何走红

也是关于流行歌曲,近日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要尝试用流行歌曲和明星来推广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老师和教育部门,积极动脑筋,探索新方法,尝试以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作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记忆和背诵,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当然,这样的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能推广,还值得商榷。化学版《青花瓷》要引入到学校的常态教学中,难度很大。而将传统经典诗词“变身”流行歌曲,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如果谱曲不当,反而会破坏古风,影响理解。比如,现在市场上的一些儿童音像资料里,古诗《春晓》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便失去了伤春、惜春的意境。

化学版《青花瓷》为何受学生追捧?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觉得“有意思”。排得满满的课表,“填鸭式”的讲课,大量的习题,无休无止的考试,还有家长充满期待的目光,许多青少年都经历着这样的学习生活,学得枯燥又疲惫。忙里偷闲听听流行乐,哼唱周杰伦的歌,是他们最快乐的享受。一旦有老师把上课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怎不令学生兴奋?化学版《青花瓷》走红网络,这股热度也许很快会退去。但其背后,折射出教师的无奈、学生的期盼,需要关注。

创意过后,兴奋过后,还是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对老师来说,相比改编流行乐,更重要的是,研究运用怎样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地把教学内容讲清楚;怎样设计好一堂课的“导语”,几分钟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精炼习题,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物理、化学中的逻辑之“美”,定理之“美”。教育,内容总是重于形式。

对教育部门来说,相比找人为古诗词谱曲、找明星演唱,更重要的是鼓励学校和教师探索新的诗词教学法。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是为了在考试中多得一两分,学生当然不感兴趣。试想,如果教师在诵读古诗词时,能配上一段古乐,展示几幅山水画,说上一段故事,发动学生一起来品味赏析,传统经典学习会增色不少。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踏青、赏花、品茗,说不定在某一瞬间、某一地点,学生便会“发思古之幽情”,从此爱上经典诗词。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都有比较多的时空“自由发挥”。如果教材内容过于艰深,教学任务排得满满,升学率的“指挥棒”一直悬在头顶,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有这份“闲心”去传扬和赏析经典。即便找来明星唱经典,对学生而言,也只是一听了之,难以深入体味和热爱。

网站运营 网站邮箱:工作联系QQ:网站新闻热线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花果街中段临汾日报社邮编:041000

本网站所刊登的临汾日报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临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14093051浏览本网站建议使用1024*768的分辨率

河北正定中学化学学科文化节圆满结束

在这深秋意犹未尽、初冬乍寒还暖的时节,河北正定中学第三届化学学科文化节在师生的期盼中如期而至。本届学科节以“规范、实践、思考、创新”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愉悦师生心情,同时有效补充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化学习兴趣。

当未来与化学相遇,就会摩擦出《我的方程式》;当各种离子相遇,就会诞生梦幻多彩的化学版《青花瓷》;爱化学爱生活,生活中我是自己的王,而化学就是我的《王妃》;穿越时空,我们和化学家共同探寻化学的奥秘,演绎化学历史的《错位时空》……在这一场《化学好声音》的晚会上,参赛曲目大都选取经典或流行音乐作为背景乐,同学们通过自己改编或原创歌词,将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或化学原理融入其中,以歌曲或说唱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活动把趣味和科普融为一体,让“枯燥”的学科知识变得有趣,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高一年级组织学生观看了央视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纪录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同学们细致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绘制的来龙去脉,并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表奠定了知识基础和兴趣基础。片尾结合中国故事讲解了元素的发现,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现场视频,了解了量子现象和量子点及其在现今世界的广泛应用。同时,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的科普讲座更让他们从原理上理解了量子点材料独特的性质,并开阔科学视野,激发了学习化学、未来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在高一、高三级进行的“画中有化”活动中,同学们以手抄报、漫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出了他们对物质性质、实验步骤、化学原理、反应历程等知识内容的理解。同学们尽情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或以漫画形式描绘化学反应原理,版面设计新颖,插图精美,将枯燥的化学知识动感化,让人过目不忘;或偏重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绘出了某些章节相互联系的知识网络图,构思精巧;或发挥美术特长,以“我的化学老师画像、”“化学老师经典语录”、“化学老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师生间的日常互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本届文化节的实验室开放日里,高一及高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从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到实验装置的连接,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的检验到硅胶的制备,同学们带着好奇心,规范使用仪器,细致观察,通过简单的化学原理和有趣的实验现象,感受到了化学实验中物质变化的奇妙,并对仪器细节和实验的操作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实验设计、分析和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让身体和心都运动的化学越野赛让高一学生们跃跃欲试。比赛设置了化学问题集结号、氧化还原化学反应大作战、心有灵犀一点通三个环节,趣味题目来源于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学科知识,旨在考验选手们的化学知识储备、动手能力以及队员的默契度。场上,参赛队伍有组织有秩序的讨论战术对策,队员纷纷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在争分夺秒和默契配合中,共同探索化学的奥秘。

化学学科素养知识竞赛则是让高二年级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良好的知识储备。老师们以同学们学习过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为基础,选取本学科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事件、知名的科学家等,特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近现代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为测试内容,使同学们能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世界,理解社会发展赋予化学和化学人的使命,激发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场丰富的化学学科文化节盛宴,在老师们的精心谋划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下,圆满地落下帷幕。我校化学学科文化节坚持秉承“Chem is try”的初心,不断创新学科育人形式,助力学生理解化学原理、认识化学规律、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敢于创新和富于思考的科学品质,已成为学生拓展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助力科技文化育人的创新载体。

一种风流四种香——“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画意新赏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在已定型的白瓷素胎上用钴料绘制图案,罩透明釉后,入窑经1300℃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的瓷器。青花瓷始于唐代,成熟于元代,极盛于明清,至今仍盛烧不衰。从元代起,它就远销海外,成为外销瓷中的重要产品。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青花”一词,出自明初曾经以通事身份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他在到访二十国后,将所见所闻写成《瀛涯胜览》一书,其中记载“(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青花瓷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样式。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更因其罕见的题材和精美的工艺成为稀世珍宝。在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均藏有一件这样的艺术珍品。湖北省博物馆所藏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省钟祥市郢靖王墓;武汉博物馆所藏梅瓶,系原武汉市文物商店在民间征集所得。元青花瓷出土和传世文物数量极少,带有人物故事图案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罕见地在四个海棠形开光内,绘有被称为“四爱图”的四幅人物故事画,不仅反映了元代景德镇陶瓷工匠炉火纯青的造物技艺,且彰显出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审美旨趣,明显有别于西亚风格青花瓷图案的艺术样式与文化内涵。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以“四爱”典故入画,源自元中后期傅习、孙存吾选编的元诗集《皇元风雅》后集卷四《四爱题咏》,这是一卷收录了当时文坛十九位文人名士吟咏文人叶成甫居所“四爱堂”的诗文总集。虞集为“元诗四大家”之首,又是“儒林四杰”的核心人物,他在专为《四爱题咏》所作的序言中说:“所谓四爱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又附益以林逋仙之梅,黄鲁直之兰者也,并植此物于庭户之间,而尚友四君子。”在《四爱题咏》中,还有“屈原爱兰”之说。或许,因1995年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最早将此开光定名为“王羲之爱兰”,如今梅瓶上的四幅人物故事画便以“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逋爱梅鹤”定名,约定俗成延续下来。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自屈原的《离骚》开始,古人常以花草嘉木比附君子之德。作为较早形成的审美象征符号,梅、兰、莲、菊储天地之清气,“世之称是四物,而是四贤也”,其基础正是比德为美。“王羲之爱兰”“周敦颐爱莲”“陶渊明爱菊”“林逋爱梅鹤”,实为“爱菊隐逸情,爱莲清洁志,爱梅违世俗,爱兰绝世累”。爱的本因,在虞集看来是“夫爱出于仁者也”。君子,便是“仁”的人格化身,代表一种崇德向善的理想人格。梅、兰、莲、菊因其内在的特质,不仅与古代高士的君子人格联结起来,而且与唱和《四爱题咏》的元代文士“悠悠似相契”。对“四爱”的推崇,正是对君子人格的弘扬。

“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自北宋以来,“诗画一律”的艺术观影响深远。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中的“四爱图”,形象地表现出《四爱题咏》的诗文意象,是其美妙的回响。两件梅瓶器体厚重,造型秀美,青花色泽艳丽,装饰图案相似度较高。瓶身肩部的凤穿牡丹纹和下部的仰覆莲纹以及祥云纹,用笔纯熟,婉转有致。器腹的“四爱图”,人物布局一致,细节稍有差异,可见陶瓷画工应该有本可依。

追本溯源,事实上“四爱图”中的人物形象很早便已独立进入画史。《宣和画谱》是北宋时期由官方主持编撰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官修文献,其中就记载了御府藏有初唐画家阎立德的《右军点翰图》、阎立本的《王右军真图》,盛唐画家郑虔的《陶潜像》,并评价郑虔“画陶潜风气高逸,前所未见。”这些作品反映了后人对魏晋风流的仰慕与想象。宋代人物画名家迭出,北宋画家李公麟对“陶渊明”题材情有独钟,曾画过《陶靖节醉休图》《归去来兮图》《白莲社图》等作品,在宋代时就已声名远播。自南宋起,马和之、马逵、马远、马麟等画家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以“林逋与梅鹤”为主题的作品,如《和靖观梅图》《放鹤图》《林和靖戴雪观梅图》等为画谱所著录。宋末元初,画家钱选以“林逋与梅鹤”为主题创作的作品据传有近十件之多。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家喻户晓,学者李才栋据地方志、李勇先据《舆地纪胜》考证,南宋时,在濂溪祠以及各地的濂溪书院,绘有周敦颐像供四时奉祀的遗迹不可胜数。进入元代,诗书画大家赵孟頫在简率中求古意,一生创作过多种与陶渊明相关的画作。虞集在《跋子昂所画陶渊明像》中赞许他“知乎渊明者既深且远,而笔力又足以达其精蕴。是以使人见之,可敬可慕,可感可叹,而不忍忘若此”。元代其他画家描绘这些高士题材的画作也极其丰富多见。以“不求形似”为特点,高逸品格成为画家们追求的目标,与之关联的图式已完成经典化,开始成为更具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随着元代画院制度被取消,一部分文人画家转而进入手工业,或为将作院所属画局、浮梁瓷局设计陶瓷粉本画样,或直接参与窑场绘坯,这些充满诗意的文化图式迅速被元青花陶瓷绘画转化接受。

有趣的是,元代景德镇画工们即使有本可依,也并不会完全被画本“格套”所束缚,往往会率性地进行一些别出心裁的改造。对比可见,两件梅瓶上“四爱图”的细微差异大约有十余处。如湖北省博物馆所藏梅瓶的王羲之袒胸露肩,较为符合魏晋名士的放达形象,而武汉博物馆所藏梅瓶的王羲之则衣冠端正,更似中国传统文士的儒雅形象。在陶瓷画工的阐释下,“四爱图”中的人物形神兼备,中锋勾勒出的线条单纯灵动,侧锋随意点染形成的青花韵致,令人感受到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盎然古意。这种将中国传统绘画语汇意象运用于青花瓷绘坯的特有技艺,正是青花瓷独具中国风格的体现。行家们常言,元青花瓷最为精彩之处,就是它的绘画艺术。

“百年心赏千年意,一种风流四种香。”这是元代诗坛大家揭傒斯对“四爱”的咏赞诗句,如今用来表达欣赏元青花“四爱图”诗情画意时的感受恰如其分。以文饰器,器以载道。元青花“四爱图”所彰显的中华民族对君子人格的深层精神追求,如尚德崇仁、志洁行廉、达观超脱等内涵,不仅在过去为古人所崇尚,在今天,同样为世人所颂扬。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对今天的观者来说,“四爱图”即是完美的媒介,通过观画,人们或许可以体会到此中之真意,这也正是其价值之所在。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康熙青花瓷瓶可直接上手摸

昨天上午,上海博物馆东馆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布展后重新向公众开放,新增10个展厅及互动体验空间,开放面积达展陈空间的80%左右,日接待额提升至2万人次。

重启首日恰逢梅雨来袭,首批尝鲜的观众体验如何?新增展厅中有不少创新展项,观众感受如何?

上午10时,阴雨未歇。预约到上午首批入场的市民彭先生因天气耽误行程,匆匆赶到上博东馆地下一层东面的散客入口处。记者看到,此时排队等候入场的观众已站满四条排队通道,陆续还有不少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入口区域位于半开放空间,排队观众可免受雨水侵扰。

“今天是重新开放首日,又遇到下雨天,我估计排队时间会比较久。”站在队伍尾端的彭先生看到,不少观众扶老携幼而来。不过,随着10时开馆,队伍很快动起来,彭先生在入口处套好雨伞,再过安检、刷身份证,进入东馆时不到10时30分,“比想象中顺利”。

记者看到,验证闸机通道较年初开放时多了不少,每个闸机口都有工作人员在旁协助。13时许,记者再次来到上博东馆,虽仍有预约后续时段的观众赶来,但几乎不用排队。

上博东馆入口处也进行了调整:年初时入口从北侧大门两端进入,重启后散客由地下一层东门进入,北侧大门入口则成为团队游客绿色通道。此前已来过两次的市民林先生原本没注意到预约小程序上入口变化的提醒,但下地铁后他刚走到东馆,就看到醒目的“参观入口”引导牌,指引散客和团队游客前往不同方向。“我正在看引导牌,就听到有人叫我‘散客请往这边走’。”林先生抬头发现,沿引导牌朝内的矮墙上,再次出现引导标志,还有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撑伞主动叫他。顺着工作人员指引绕到一侧,他看见朝向地下一层的电梯,旁边的保安也向他示意,“入口请乘电梯往下”。

13时许,记者在上博东馆多个展厅走访发现,尽管客流量不小,但不少观众的观展体验尚可。一楼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馆客流量较大,但观众仍能贴近展柜细心观察文物。不少孩子戴着AR眼镜或语音导览设备,在文物前驻足欣赏。带着孩子前来的市民陈女士此前曾在上博东馆参观过“星耀中国”特展,“人多到挤在文物前时间久了都不好意思”。此次上博东馆重启,“人气也很旺,但观展体验不错”。

文博爱好者胡先生进馆便直冲4楼考古馆,他喜欢“倒过来”逛展:“一般来说楼层较高的展厅一开始观众会少一些。”他发现,各展厅客流量分布相对均匀,体验感提升不少。

“这个白瓷枕头下面做了个人开门的造型,原来不光是炫技,也是为了烧造时底部空气流通,防止炸裂。”在陶瓷馆里,记者看到一名观众将手机贴在耳边,向朋友介绍这件白釉镂雕殿宇人物枕的“门道”。这位观众正在使用“上博导览”小程序听免费讲解,“开馆前两天我还没找到这个小程序,今天用上了还挺方便”。

在各展厅里,不少创新细节让观众感到满意。在陶瓷馆记者发现,许多展台在展柜下方延伸出一段,观众可以双手靠在上面更近距离欣赏文物,在钱币馆、玉器馆等展厅均有同样的设计。

在一件元代卵白釉印花云龙纹高足杯前,一名观众趴在延伸出的平台上,举着手机拍摄文物正面,随后又双手举高,试图拍下文物内部的花纹,但抬头却发现花纹已被拓印出来,就在这件文物的背景里。这名观众告诉记者:“从文物的背景介绍、文物细节放大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方面来看,上博东馆这些创新确实让我收获更多知识。”

陶瓷馆出口处一件康熙时期釉下彩青花瓷瓶前观众排起了队:国内外博物馆让观众触摸瓷片标本、文物原材料等互动项目不少,但直接触摸文物可谓开创国内同类展览先河。这里不仅用隔离栏杆划出排队区,还设有提示牌,提醒观众抚摸文物时避免拥挤、摘下手上饰品、保管好手机等易晃动的随身物品。记者看到,这件瓷瓶的底部向外微张,被固定在透明材料之中,轻轻抚摸并不会导致文物移位。尽管如此,站在这件瓷瓶边的安保人员时刻关注文物,提醒观众“不要晃动”“放好手机”。她告诉记者,观众参观期间这件文物全程有安保人员“陪同”,当排队观众越来越多时,立即有工作人员前来“增援”。

“竟然能直接触摸文物!”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市民许先生鼓励孩子触摸文物,自己在旁边拍下这一刻。不少观众先俯身观察这件文物,然后才缓缓出手抚摸。而玉器馆入口处裸展的和田玉原石同样吸引了不少观众“上手”。

“我都没想到能预约上。”彭先生是前天12时50分预约成功的。“之前看到消息中午12时预约程序上线,可一直显示‘当前访问人数较多,请稍后再试’。”直到12时20分许,他才刷出预约页面,却无法显示预约时段。“后来又刷了好几次,点了七八遍验证码,终于成功了。”可随后小程序又显示无法访问,直到下午他才再次进入小程序,立即将个人预约成功的页面截屏保存,“万一程序问题导致前面预约取消,至少截屏是证明”。

当日傍晚时分,上博发布“致歉公告”,表示预约小程序因瞬时超大流量导致参观预约与购票程序出现故障。经紧急处理,东馆与人民广场馆常设展预约已恢复正常。

尽管对重新开放首日排队、观展的感受不错,但彭先生也表示,“今天是工作日且开放的都是常设展厅,随着暑假高峰期到来、特展陆续开幕,博物馆还是需要对大客流有充分准备。”

13时30分许,陶瓷馆元明清部分忽然传来响声,让不少观众和工作人员吓了一跳。原来,这一展区设计了一座高出地面的屏风式展柜,中间是文字说明,文物陈列于两侧,空隙部分足够一名成年观众穿过,声音正是一名观众踏空台阶发出的。记者看到,不时有人站在此处观察文物侧面,或是直接穿越。有观众表示,这样的创新陈列从视觉上看很美,“但安全问题仍需要关注”。

而人气旺盛的古代文明探索宫前,一些观众欲进之时才发现这一展厅需要单独预约。一名观众扫了门口的二维码,发现还得填写个人信息注册,“入馆参观不是已经注册过了吗?”等她注册完成才发现当天的预约名额已满,周末两天的预约也全满。除了该展厅需要单独预约,其中一些活动还需再次预约,“预约像套娃一样”。这位观众拍下门口的二维码“有机会再试试”,“理解互动类展厅和活动名额有限,但能不能便利一点?”

四川80后教师编写化学版《青花瓷》受追捧(图)

中广网北京11月04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40分报道,“白色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当溶液呈金黄色,因为铁酸钾,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这是四川乐山一中的80后化学教师邱伟,将周杰伦的歌曲《青花瓷》改编成了化学原理。

邱老师把化学口诀和方法串成歌词的方式,大受学生们欢迎。有网友表示“当年如果能遇上这样的老师,化学也不至于学得那么差了!”

化学挺枯燥,学生很无奈。但《化学版青花瓷》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学生面对满满的课表、大量的习题、无休止的测验,感到生活既枯燥又疲惫。所以,当老师把教学内容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学生们便会欣然接受。也许教育专家们又会感叹:多一些象邱伟这样的老师该多好;而学生们可能却在想:要是周杰伦是我的化学老师该多好!

(中国之声、中国广播网联合推出新闻线索提供平台,您可将新闻线索发至邮箱:,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